
1950年抗美援朝,孰对孰错一目了然,不料84年美国质问我国当年为什么出兵朝鲜。
1984年,张爱萍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回访美国,原本双方的会谈是友好的。
直到一个美国将军突然夹枪带棒地问张爱萍,50年代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。
好在张爱萍反应迅速,只用了一招就完成了漂亮的反击。
从三十多年前说起
想弄清楚中国为何要抗美援朝,就应该从朝鲜战争的时代背景说起,那是1950年6月,朝鲜半岛内战骤然爆发。
见南朝鲜节节败退,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,出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,立即武装干涉了朝鲜半岛的内政问题。
美国为了使侵略战争取得所谓的“合法性”,还是特意通过联合国的名义出兵的,仿佛这样就能掩盖住他们侵略朝鲜的事实。
与此同时,美军还派出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,严重阻碍了我军解放台湾省的进程,这也是对我国统一大业的蔑视。
更过分的是,在朝鲜的美军飞机,还时不时就入侵我国领空,我国东北边境的不少村镇都受到了侵袭。
对于美军事实性的侵略和挑衅,中国政府曾多次发出强烈抗议。
可到了美国眼里,中国严肃的警告却成了虚张声势,他们一意孤行地认为,当时的中国没有胆量,也没有能力同美军开战。
要知道的是,当时新中国成立不过一年,不但统一大业尚未完成,而且国内也因为长期的战争千疮百孔,经济更是疲软凋敝。
至于武器装备,更是没办法与先进的美军相比,当时的美军可以说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,海军、空军、原子弹等等一应俱全。
因而美军越过三八线以后,继续把侵略战争向南推进,根本就没把中国放在眼里,一路把炮火引到了中朝边境。
这样一来,不但北朝鲜处境危险,而且战火随时可能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。
另外一边,北朝鲜也实在顶不住美国的迅猛攻势,无奈之下,他们的领袖金日成直接致信毛主席求援。
两国本就地缘相接,北朝鲜又直接提出了出兵请求,党中央自然不可能对美国的恶劣行径坐视不理。
1950年10月,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。
不过,中国之所以选择派志愿军出兵朝鲜,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保家卫国,党中央不想让战火再次殃及中国本土。
如果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,那么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已经动荡了100多年,直到新中国成立战火才真正熄灭。
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有了太平日子过,党中央不会允许有人破坏属于老百姓的和平,哪怕对手是实力强悍的美国也绝无例外。
因而,中国1950年决定抗美援朝是完全正义的,我们没有任何侵略别国的意图,只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。
可就算是这样,美国作为真正的侵略者,依然紧抓着中国不放,还在30多年后再次把这件事翻出来说理。
被犀利提问
1950年抗美援朝使得中美两国的关系更加糟糕,但是出于国际时局变化,以及我国领导人的努力,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逐步破冰,随后两国更是互派使者访问。
1983年9月,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温伯格率代表团来华访问,彼时是张爱萍接待的他。
明明是美国来中国访问,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主场,但是美国的态度却一直高高在上,言谈举止间不断贬低中国的军事实力比不上美国。
更可恨的是,美国代表居然试图插手谈论中国台湾问题,这严重干涉了我国内政,听得我方代表很是火大。
好在张爱萍将军也不是吃素的,听到不和谐声音的当下就严肃申明了中国立场,对美国代表提出的错误观点都进行了有力驳斥,甚至说得温伯格都对他心生敬佩。
正所谓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,转过年来,张爱平则率中国代表团回访了美国,也正是这次访问,不想期间美国对朝鲜战争旧事重提。
1984年6月9日,美国纽约五角大楼前的广场上,一众美国高级将领以最高规格的军礼,热烈欢迎了以张爱萍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。
原本双方的会谈是在友好氛围中展开的,张爱萍还见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被他救下来的几名美军飞行员,他们都铭记着当年张爱萍和新四军的救命之恩。
虽然救人的事已经过去了40多年,但是双方重逢的情景依然能拉近两国军方的距离,让双方都想起来了中美两军也曾有过并肩作战的岁月。
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,在没过多久后的另一场会谈中,美国一位高级将领突然质问张爱萍,50年代初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,一下子把会议气氛降到了冰点。
对此张爱萍却丝毫不慌,听到问题的当下没有忙着自证,反而把问题扔回给了跨越太平洋侵略朝鲜的美国。
对方则傲慢又无耻地狡辩,坚称他们是联合国的部队。听到这话,张爱萍更是毫不客气地反击,句句都是话糙理不糙。
只听会场上,张爱萍一连声地回问:联合国部队是谁组织的?炮弹落到我们家门口了,还想让我们坐以待毙吗?
不仅如此,张爱萍还再次强调了中国保家卫国的目的,直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,稳稳地拿下了这一局。
可那美国代表气焰依旧嚣张,见没办法拿朝鲜战争说事,就把话题引到了中国台湾省的问题上,还心怀不轨地污蔑中国帮助别国制造核武器,完全没有让会谈好好进行下去的样子。
好在张爱萍机智沉稳,每一次都能把美国的无礼提问驳斥得一无是处,没有让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任何损害。
刚柔并济的张爱萍
毛主席笑称他“好犯上”,他这一生对敌勇猛,却将所有柔情留给了人民。
说来张爱萍这一生,不但在外交方面坚定地维护了中国的利益,而且早年间他在战场上也是所向披靡,甘愿为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而奋斗。
当年长征时期,张爱萍多次率部抵抗蒋介石的围追堵截,在兵力、武器均不如蒋军的情况下,他依然能从敌手抢走遵义新城及周边的村落,直把敌人打得颜面扫地。
等抗日战争一开始,张爱萍则在新四军里任职,打起日寇来他更是毫不手软。
1943年春天,日寇曾集结数万人,对苏北盐阜地区发起过疯狂“扫荡”,驻扎于此的新四军,当即决定要给野心勃勃的日寇一个教训。
关键时刻,时任副师长的张爱萍则担当起了这次反“扫荡”斗争的总指挥,他很快就针对具体情况确定了“敌进我进”的战术,坚决不允许日寇在他眼皮子底下欺男霸女。
多亏了张爱萍的灵活指挥,区区两个来月的时间,新四军就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粉碎了日寇的“扫荡”计划,给当地百姓打出了相对安稳的生活。
好不容易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,张爱萍的作战任务却没有完成,他依然留在华东军区工作,随时准备着解放被蒋介石霸占的中国台湾。
1955年初,我国之所以能顺利收回一江山岛,就离不开张爱萍的正确指挥,那也是解放军有史以来,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。
在战场上的峥嵘岁月,也让张爱萍明白实力才是硬道理,中国只有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和最强大的军队,才可能保得住来之不易的和平。
因而1960年3月,张爱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以后,最挂心的就是我国的国防事业。
为了直观地了解导弹发展情况,他走马上任刚两个月,就亲自去西北视察导弹试验基地,并且迅速向中央军委上报了,他对导弹事业建设的意见。
组织上也明白他对核事业的拳拳之心,所以1964年4月核武器试验总指挥部刚一挂牌成立,张爱萍这个早就被看中的总指挥,就立刻走马上任了。
他为此再度赶赴西北导弹试验基地,竭尽所能地组织导弹发射试验的具体工作。
10月,随着西北荒漠戈壁滩里的一声惊天巨响,我国终于有了核武器,张爱萍亲自把这一大好消息报告给了周总理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不过核试验的成功,在张爱萍心里远远不是国防事业的终点。
经过几年的沉淀,70年代,张爱萍带领国防科委提出了大名鼎鼎的“三抓”计划,他决心要趁着自己还能干,带领团队为中国研制出洲际导弹、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。
当时张爱萍已经67岁了,但是为了国家他可以继续奋斗下去,在“两弹一星”这一历史使命未完成前,他奋斗的脚步绝不能停下来。
1980年5月,我国在辽阔的大海上成功发射了洲际导弹,年至古稀的张爱萍对此颇为欣慰,甚至当即赋诗一首以抒发心里的激动之情。
可以说这么多年来,张爱萍一直都致力于让中国在世界上变得“不好惹”,我国“两弹一星”事业的巨大成功,就是对他兢兢业业促进国防事业的最好证明。
到了1987年,年近80的张爱萍终于被批准退休,至此奋斗了一生的老将军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了。
可张爱萍虽然当了那么多年安天下、定江山的国家领导人,但他却从来都没有忘记当年参加革命的初衷,是为人民谋幸福。
之后退休下来的张爱萍,晚年住在一间临街的小平房里。
这里不但时常有车来车往的吵闹声,而且他们全家人还都挤在一起,怎么看那里都不是离休领导人应该住的地方。
组织上担心张爱萍住得不舒服,也害怕过分嘈杂的环境,影响老将军的身体健康,因此还曾专门给他安排了,一个更大更好的住处。
谁料张爱萍得知此事以后,却怎么都不愿意搬走,他始终认为自己应该住的离老百姓近一些,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百姓所需,并且想办法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可惜岁月不饶人,2003年7月初,张爱萍在北京与世长辞,他忠诚豪迈的一生至此终了,只留下为他悲痛的人们永远怀念他的音容笑貌。
谨以此文,向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张爱萍将军致敬!
参考资料:
1、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”——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,《光明日报》 2020-09-18
2、那场战争,那股气——怎么看加强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,2020年08月14日, 解放军报。
3、为人顶天立 豪气逐风云——忆张爱萍同志的几件事,迟浩田,2013年07月05日,人民网-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。
